惨惨惨!投资收益下滑、净利润“跳水”,解码寿险公司上半年业绩
来源:保险秘闻 随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跳水各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惨惨惨投业绩情况也随之出炉。8月8日,资收据北京商报记者梳理,益下今年上半年61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44.39亿元,滑净较上年同期缩水超过八成。利润 复杂多变的解码绩国内外环境和新冠疫情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挑战,无论是寿险上半投资收益还是代理人线下展业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多重因素之下,公司哪些公司经受住了考验?年业 利润下滑超八成 售前进行产品、人员分,跳水对炒停“划红线”售前进行产品、惨惨惨投人员分级,资收对炒停“划红线 面对复杂多变的益下国内外环境,保险公司特别是滑净寿险公司能够交出怎样的业绩答卷,格外受到关注。8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61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发布了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整体来看,61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减少86%,其中,29家公司实现盈利,32家公司出现亏损,亏损的公司已经超过半数。 对于上半年寿险业的颓势,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从大环境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较大,影响了寿险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寿险业本身仍处于艰难转型之中,部分公司又重新“追求”业务规模,这也影响到寿险公司利润的实现。 具体到公司角度,实现29家盈利的寿险公司中,泰康人寿盈利规模最大,上半年净利润达到61.55亿元,阳光人寿的净利润也接近30亿元,两家公司远高于同业其他公司。 一些外资、合资保险公司也有较为强势的市场表现。上半年29家盈利的非上市寿险公司中,就包括13家合资保险公司,数量接近一半。中意人寿等6家合资寿险公司跻身净利润排行榜前十位。李文中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合资公司与外资公司在国内发展比较稳健,主要以高质量的个险长期业务为主,抵御外部影响的能力更强,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也相对低一些。 今年上半年,仍有32家非上市寿险公司未能盈利,其中有20家公司亏损额超1亿元,相较2021年同期,盈利的公司在减少,亏损额度在进一扩大。 投资收益普遍低于3% 售前进行产品、人员分,对炒停“划红线”售前进行产品、人员分级,对炒停“划红线 自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增加了投资收益情况的披露。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非上市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大多在3%以下,仅有利安人寿等4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超过了3%。从去年全年的投资情况来看,多数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均能达到4%以上,更有甚者能超过7%。 上半年险企投资收益率下滑背后,是权益市场的剧烈波动,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险企的投资收益出现了大面积浮亏。 对于经营长期险业务的寿险公司而言,经营利润靠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对权益市场波动也更为敏感。李文中表示,寿险公司业务主要有投资理财型业务和保障型业务。其中,投资理财型业务受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大,投资收益不佳将直接影响到业务的发展。而保障型业务中有大量长期寿险业务,产品费率厘定时就要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预定利率,如果收取保费后的投资收益低于预定利率,将会给公司带来利差损,保险公司需要避免出现利差损,追求利差益。 上半年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已经处于低位,下半年是否有望回暖?李文中认为,还是需要谨慎对待,考虑到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国内外环境,下半年保险投资形势或难以出现大的改观。 保费增速超过上市险企 售前进行产品、人员分,对炒停“划红线”售前进行产品、人员分级,对炒停“划红线 银保监会公开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行业原保费收入28481.4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0447.83亿元,同比增长3.5%。 除去未披露保费收入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60家寿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6409亿元,其中,泰康人寿与中邮人寿的保费贡献位居前两位,分别为970.8亿元和659.3亿元,另有15家公司保费规模突破百亿元。 从保费增速来看,上半年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5%,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高于同期的上市险企。 缘何非上市险企保费增速会优于头部上市险企?李文中指出,非上市险企相较上市险企调整业务发展方面更容易、更灵活,业务发展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其次,上市险企业务发展表现不佳主要受转型过程中个人代理人大量流失对业务发展的影响,很多非上市公司对个险渠道依赖较低,因此受到的影响更小。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公司在业务快速发展、保费规模扩大的同时,偿付能力也在持续被消耗,但目前仍满足监管要求。 考虑受偿二代二期工程影响,大部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下滑,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了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两个季度,也就是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险企的偿付能力指标,统计发现,相较于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有37家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35家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 如果仅以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作为评价指标,61家寿险公司全部满足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大于等于100%、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大于等于50%的监管要求。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4.2%,仍保持在合理区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宝能城最后120套豪宅将于12月陆续开拍,直接以评估价8.5折起拍
- 歌尔股份将恢复AirPods Pro2生产?公司称暂未收到客户确定性信息
- 三星Galaxy S23/S23+电池容量小于S21系列
- 1月新能源车市太惨淡,仅比亚迪和理想汽车逆势增长
- 国家能源局:前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1760亿千瓦时 同比增3.8%
- 三中一华2022届金融硕士录用情况出炉!
- 深夜加息25个基点!美联储到底加的是哪门子息?
- 纽约黄金期货周四收跌0.6% 连续第二日下跌
- 监管、银保机构共议金融服务新市民:精准把握新市民需求 助力新市民融入城镇生活
- 猪价连续3个月走低,行业还有布局机会吗?机构称生猪板块第三乐章或开
- 快递公司分化加剧,申通进步韵达掉队
- 投资人做博主:“靠脸吃饭”,年入百万
- 首次突破50元!电影票价连涨,影院也直呼太贵!什么原因?
- 冯柳2023年首只重仓股曝光!超八成重仓标的跑赢市场获益不菲,多家年报业绩大增
- 冯柳2023年首只重仓股曝光!超八成重仓标的跑赢市场获益不菲,多家年报业绩大增
- 已致多人身亡,最新明确:严查!
- 小特朗普发图嘲讽拜登“对话”——泽连斯基:钱呢?拜登:正收呢
- 有公司7天收入7000万,《满江红》《流浪地球2》《深海》背后还有哪些公司赚了?
- 海通策略:近期外资已发力,后续内资望跟上
- 中介闹乌龙,男子花2000万买的别墅“货不对板”!已支付的200万定金能要回来吗?法院这样判......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