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李光斗: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国企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 正文
时间:2025-07-07 19:34:20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休闲
每经特约评论员 李光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演化,2022年或将成为转折之年。公有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掌握着中国经济的命脉。从国家整体的宏观政策层面,《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
每经特约评论员 李光斗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演化,李光2022年或将成为转折之年。斗建公有制是设世升品中国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掌握着中国经济的界流命脉。从国家整体的企业宏观政策层面,《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国企指导意见》与《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成为新时期立足国内、扩大内需、何提畅通循环、牌竞做强市场的争力重要顶层设计。这对于我国的李光国有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做大、斗建做强的设世升品契机,也提出了做优、界流做远的企业更高要求。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的国企央企中国电科展台 视觉中国图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个重点方向,是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国有企业占有“统一”和“大”的先天优势,在新发展格局的大趋势下,小散乱市场发展的窗口期已经关闭,类似中国邮政这样的机构,将承载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畅通流动,会越来越得到加强和保护。
同时为了做大做强国企,必然要求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下的市场分割。在后疫情时代,为了应对国内外整体环境变化的挑战,应更加大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分层,全面下沉市场,扩大内需,以都市圈为核心,建设更能聚集产业能力和劳动力就业的区域经济,将有助打开消费升级通道。
目前,中国品牌的提升与我国国力的增长还未实现真正同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没能树立起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面临巨大挑战,需要中国企业在做大的同时,进一步做强。
尽快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个崛起的大国一定要有自己的世界级品牌族群。对照《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发展要求,国企“大而不强”“全而不优”“散而不精”的情况仍然存在,发展仍主要依靠规模与政策,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创新引领力、治理先进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
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由消费者来执行最终裁决权。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企业来说,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消费者的选择,而现在消费者的这种选择已是自由的、精明的多样性选择。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起点之一,这就要求国企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政策与资源,还要尽快提升综合竞争力,如整合管理制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并将这种综合竞争力外化为品牌竞争力。
国企还需要品牌的符号化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将进一步凸显。虽然一些国企在日常消费品领域取得了突破,获得了消费者认可。但在现有经济体制下,部分国企仍然是靠政府订单生存与发展,例如一些地方政府规定,当地的招标采购要用当地的产品。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这样的市场壁垒肯定会被打破。
以前中国企业的成功更多是采取成本优先策略,依靠比较竞争优势,通过便宜的劳动力与原料成本获取相对竞争优势。部分国企在品牌竞争力方面还远未实现“国品号”的认知优势,更多的是国字号、央字号与企业名字的属性组合,仅仅体现出字号上的品牌认知。单纯的一个国字号,一个LOGO,还不是真正的品牌化。
在国字号基础上,国企还需要品牌的符号化、IP化,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形象与品牌联想度,这就要求国企也要加强和消费者的沟通,从相对竞争优势升级到品牌竞争优势,化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化市场优势为品牌优势、化特色优势为品牌认知优势。
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经济要想保证长远稳定的发展与提升,最终还是要靠中国企业立足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更多拥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企业,向世界贡献中国品牌的力量。做大、做强、做优,更是为了走出去,进入国际循环,以卓越的品牌知名度、品牌满意度和品牌认同度实现国际化。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充分讲好中国故事。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注意力变成了稀缺资源,需要给消费者一个关注你的理由。而讲故事可以体现出强有力的观点,并且能将产品人格化,但故事要有灵魂,有了灵魂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故事可以为产品赋能,有了故事的润色和加持,品牌也会愈加生动,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文化内核的IP更能讨喜讨巧。
随着中国产品行销全世界,国企只有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大、做强、做优、做远,前瞻性、有步骤地进行品牌建设与品牌升位,将核心竞争力外化为品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获取品牌价值链前端的超额利益,从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系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央视品牌顾问)
大摩重磅发声:美国“软着陆”的希望越来越小2025-07-07 19:29
美跨产业团体:对华芯片限制将给承包商带来巨大负担2025-07-07 19:28
每经品牌观丨期待一个世界杯“品牌神话”2025-07-07 19:17
突发!证监会又出手:华扬联众董事长和副总经理被立案调查!曾因“MCN”概念上演8天6涨停2025-07-07 19:12
谷歌隐私沙盒将于2023年初登陆Android 13设备2025-07-07 19:00
游戏版号发放释放积极信号 或带动行业恢复增长2025-07-07 18:30
博雅科技IPO:中低端存储芯片掘金之路能走多远?产品单价四毛八 研发费用5成用于职工薪酬 核心人员跳槽2025-07-07 18:22
11月25日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2025-07-07 18:02
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有所下降 生产资料价格略有上涨2025-07-07 17:50
荀玉根:大类资产的轮子转到哪了?2025-07-07 17:07
国际金价跌势收敛,美联储纪要或强化该预期2025-07-07 19:22
新味不足 财务失真 内控不良 三大问题拦住26单IPO,安天利信、贝迪新材、科莱瑞迪等新意不足无缘创业板2025-07-07 19:21
利好来袭!央行宣布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000亿!如何影响股市债市楼市?2025-07-07 19:19
普京:首要任务保障俄军需求,尤其是特别军事行动部队2025-07-07 19:13
Huobi公布新中文名“火必”2025-07-07 18:36
有序推进建材业碳达峰2025-07-07 17:59
上海绿色金融指数:2021年上海绿色金融成长强劲2025-07-07 17:18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保险业在助推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2025-07-07 16:51
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居民长期投资意识稳中有升 债券资产配置超两成2025-07-07 16:49
明年货币政策怎么走?降准还有空间吗?首席经济学家解读未来经济趋势2025-07-07 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