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文猛 继旅游露营,朋克养生教育培训等消费活动之后,至岁重消吃保健品,成保也正在成为年轻人们的健品最爱。近日,费人一则由央视财经发起的群年轻人#年轻人成保健品市场重要力量#议题,一经发布便引发热议,为何并快速登上热搜。酷爱 据报道,朋克养生今年,至岁重消在18~35岁年轻人的成保消费清单里,旅游、健品教育培训和保健养生排在了前三位。费人旅游和保健养生,群年轻人不仅成功闯进了年轻人消费意愿前三名,为何同时还与60岁以上人群消费清单前三的品类高度重合。 此前,在2021年阿里健康研究院联合天猫医药健康发布的《双11家庭健康储备洞察报告》也同样显示,2021年天猫“双11”中药下单人数同比增长近四倍,其中80后、90后人群占近60%。 对于健康的向往不分年龄,但本该是中老年人标配的保健品,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视。年轻人们为何忽然开始关心保健品和养生了?而这背后又暗藏哪些玄机? 健康状况下降 年轻人开始“朋克养生” “压力大,确实需要养生了”,“工资一半花在了保健品上面”,“二十多岁的人,五六十岁的身体”,在有关于#年轻人成保健品市场重要力量#议题的评论中,众多年轻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苦衷。 而其中,“熬最深的夜,吃最多的保健品。”恐怕是用来形容当前年轻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保健品和养生,最为贴切的一句话。 据此前Just so soul 研究院发布的《90后养生指南》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的90后年轻人都在养生,10个90后中,有9个都在养生,仅有4%的90后不在意养生。而在养生的90后年轻人看来,熬夜是最不养生的生活方式。 由于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工作与生活节奏失衡。熬夜成为了常态。报告显示,年龄越小越经常熬夜。其中,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年后,这三个阶段出生的年轻人选择熬夜的占比分别为75%、78%、79%。 与之伴生的是,饮食不规律、因办公或学习久坐、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健康担忧。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90后年轻人,是因为感觉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降了,从而决定养生,仅有14%的90后年轻人,是在父母和长辈的督促下才想要养生。 “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了,熬夜和加班太多,虽然偶尔也会通过健身来调节一下,但是工作节奏太快,所以保健品也成为了必备的选择。”一位95后年轻人对新浪科技表示。在一边高强度工作、熬夜的同时,年轻人们却一边又花重金买保健品。不过遗憾的是,虽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养生,他们甚至知道熬夜是最不养生的方式,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年轻人仍避免不了一边养生,一边熬夜。 而这种矛盾的养生方式,也被年轻人们戏称为“朋克养生”。 年轻人保健品层出不穷 专家:警惕保健品滥用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养生,有了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意识,对于饮食营养、运动健身、保健品食用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究竟何种保健品能够真正地有益于自己的健康,大部分的年轻人们并不清楚。 有多次购买保健品经验的李亮表示,“自己对保健品本来也是将信将疑,而且网上各式各样的保健品太多了,也不知道哪一款适合自己。只是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购买,也看到不乏流量网红在带货,自己也就慢慢入圈了。”但对于用过的那款产品更好一些,他的反应则是,“并不清楚,大抵是想图个心理安慰吧!” 李亮对于保健品选择的盲目性并非毫无理由。此前,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陆文伟曾指出,目前市面上一些营养保健品在形状、包装上做出了很多的变化,让自己变得更加符合年轻人的“保健品”需求,但其实这些添加了各种营养素的软糖、果冻、代餐等,并非属于“保健品”分类,而只是被统称为“功能性食品”。 在特定概念上,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并非真正的保健品。 近年来,为迎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目前不少保健产品口味零食化,如一些网红品牌主推餐前阻断咀嚼糖果、生姜男士提振软糖、维生素软糖等产品,却往往声称“吃一颗能满足一天的维生素需求”。这些产品依靠概念新颖抓住了“朋克养生”群体的眼球,但事实上,由于保健品并不具备立竿见影的保健效果,因此,这也往往让大多数相信了广告宣传语的年轻人,最终却无法检验自己想达到的“养生”效果。 对此,多位业内专家亦曾评价指出,“部分年轻人对保健品具有较高期待,但却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效果。”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胡琴建此前指出,保健品通常具有一些预防保健作用,但对消费者并不一定有针对性,如果消费者不明白自己的身体缺乏什么,盲目服用保健品,就属于滥用保健品了,不仅容易产生依赖,还会影响健康,加重经济负担。 胡琴建议道,年轻人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最重要,如早睡早起、规律运动等,不应过分依赖保健品。其次,要从正确的渠道获取相对权威的医药科普知识,从个人健康需求与保健目的出发,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 |